心房顫動簡介

什麼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心臟超音波影像
心房顫動的症狀
心房顫動對人體的長期危害


      心房顫動(Artrial fibrillation)是成人中最常見的一種持續性心律不整。根據國外大型研究的統計,心房顫動的盛行率大約介在2~4%之間。隨著年紀越長,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逐漸上升。一個人終其一生,大約有1/4的機率會得到心房顫動。除了年紀之外,有肥胖抽菸酗酒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或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也是心房顫動好發族群。

什麼是心房顫動?

      正常的心臟是由位於右心房內的竇房結(Sinus node)產生規律的電訊號,傳到心房心室交界處的房室節(AV node),再傳到左右心室,使心房心室能依序規律產生跳動。

      但心房顫動發生的時候,心臟的節律不再由竇房結掌控,而是心房與肺靜脈壁上的許多小組織不穩定的放電,造成心房每分鐘出現300~500下不規律的收縮,讓心房像顫抖一般,持續抽動,無法規律收縮。而心室的收縮速度沒辦法像心房的速度那麼快(心房收縮3~5次之後,心室才收縮一次),心房心室收縮變得極度不協調,很沒效率!


心房顫動的心臟超音波影像

      從心臟超音波影像中可以看到,正常的心臟,是畫面上方的左右心房先收縮,然後畫面下方的左右心室才接著收縮,規律且協調。



      而心房顫動的心臟,影像上方的左右心房快速且不規律的收縮,導致下方的左右心室收縮也很不規律,無法協同。



心房顫動的症狀 

      心房顫動的病人,常會出現心悸虛弱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但研究顯示有30%的心房顫動病人完全沒有症狀。另一方面,有50%病人的心房顫動並不是持續發作,而是幾天、甚至幾周才出現一次。這2大特性讓心房顫動不易發現和診斷,許多病人是中風後住院才知道自己有心房顫動,因此心房顫動需要更積極的偵測,特別是年紀大或有慢性病的人。


心房顫動對人體的長期危害

當心房顫動發生之後,對於人體的長期影響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1. 心臟功能惡化: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因為心房的收縮速率遠大於心室,且心房心室的收縮不同步,所以心臟會損失約20%心室填充血液。另一方面,因為心房的血液沒辦法很順暢地往心室流動,也會讓心房的壓力上升,導致心房擴大,甚至心臟衰竭
  2. 中風發生率大幅上升: 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便無法正常且有效的收縮,導致血液無法正常的流動,因而容易於左心房產生血栓(一種凝固的小血塊),當血栓隨著血管從心臟流到大腦,阻塞腦部的血管,就是所謂腦中風 (據統計中風病人約2~3成與心房顫動有關)。而且血栓也不只會堵塞腦部的血管,全身的動脈系統都會發生。若血栓堵塞腸胃道的血管,就會形成缺血性腸道疾病(Ischemia bowel disease),這也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疾病。
根據2019年國外一篇大型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人的死亡率是沒有心房顫動的人的3.5倍,而中風機率更是沒有心房顫動的人的5倍之多。由於心房顫動是一個很常見的心律不整,而且若沒有妥善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出現心臟衰竭和腦中風等等併發症,對病人的生活品質影響很大,因此心房顫動的治療和腦中風的預防是近年來心臟學界很重要的課題,也有很多新的進展。之後我會針對心房顫動的自我診斷和相關治療做進一步的解說。



心律不整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