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 病人除了配合心臟科醫師定期服藥和回診之外,日常生活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提供一個簡單的口訣4不2要,方便病人記憶和實踐:
- 不要吃太鹹和太多加工食物
- 不要喝太多水
- 不要抽菸、喝酒
- 不要隨意使用消炎止痛藥
- 要規則記錄每日身體的狀況
- 要及時就醫
心臟衰竭病人每天水份攝取應限制在1000-2000cc左右(水喝太少會讓體內代謝物無法順利排出,喝太多又會增加心臟負擔,每個病人狀況不盡相同,請與醫師討論每日適當的飲水範圍),如果病人能記錄每日總尿液量,則合適的每日水份攝取量約是前一日的總尿量 + 500~700cc。如果沒辦法每日紀錄尿量,也應該每天在固定時間測量體重(如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若體重變化增加明顯(體重比前一天增加1~2公斤),代表最近水分攝取過量或是尿量減少,宜重新檢視飲食或用藥狀況,甚至回診和醫師討論。
抽菸和喝酒都會大量增加心臟負擔,心臟衰竭病人應盡可能遠離會增加心臟負擔的生活習慣。
心臟衰竭病人不應該在藥房隨意買藥,若在其它科別就診時,也應向醫師說明自己有心臟衰竭的病史。有些藥物容易造成腎功能變差及心臟衰竭惡化,需特別注意。
心臟衰竭病人每日的血壓,心跳和體重都十分重要,應每日量測並在回診時將記錄帶回給醫師檢視
許多心臟衰竭用藥都會影響病人的血壓和心跳,血壓心跳的穩定與否與病人心臟衰竭控制關係非常大,因此心臟科醫師常需要根據這些生理紀錄來調整病人的用藥。
體重的部分在上面喝水控制的章節有說明過,若過多水分在心臟衰竭病人體內滯留的話,會增加心臟負擔,使心臟衰竭症狀逐漸加重。因此應該每天在固定時間測量體重(如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若體重變化增加明顯(體重比前一天增加1~2公斤),代表最近水分攝取過量或是尿量減少,宜重新檢視飲食或用藥狀況,甚至回診和醫師討論。
2要: (二) 要及時就醫
心臟衰竭病人應比一般人更注意自己的症狀和身體各項指標,若有惡化情況,應及時就醫,早期加以治療,可以減少心衰竭繼續惡化到需要住院,甚至猝死的情況。
需提早回門診的時機
- 最近喘的狀況變得比較頻繁、活動時比以前更喘
- 最近比較容易疲累
- 體重持續增加 (一星期內增加超過2公斤)
需盡速前往急診的情況
- 持續感覺吸不到氣,即使休息也無法改善,甚至唇色有發黑的情況
- 持續胸悶或胸痛
- 感到意識越來越不清楚,或是覺得隨時可能昏過去的感覺
生活上的大原則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大的壓力刺激心臟,規律運動,接種疫苗並少到人潮聚集處。
- 減少壓力大的工作和訪客,不熬夜。避免焦慮、過大情緒變化,甚至便祕用力解便....等等會增加心臟負擔的情況
- 避免到海拔太高(1000~2000公尺以上)、溫差太大、空氣不佳的環境。
- 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要定期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勤洗手,至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冬天需注意保暖。
- 適度的運動對心臟衰竭病人的益處很多,可以增加活動耐受能力並同時改善心肺功能,對心理層面的幫助也非常大。心衰竭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合適的運動類型及進行方式
- 漸進式的有氧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先以目前能負荷的程度開始(還可以邊運動邊說話,不至於到喘不過氣),並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及次數,盡量達到每週 3 至 4 次、每次 20 至 30分鐘。適合的運動包括散步走路、騎腳踏車、瑜珈、太極拳、國民健康操等,避免需要突然閉氣用力的動作(如抬重物),以免造成心臟過度負擔。
- 運動中如有呼吸喘,胸悶或暈眩逐漸加劇的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適度休息 => 若休息10~20分鐘狀況未改善,建議緊急至醫院就診。